1.长翅型(型)
长翅型或有翅型:体躯骨化,黄、褐或黑色,有两对发达的翅。每年4-6月是其分飞高峰期,特别是在春夏雨后闷热时,大量长翅繁殖蚁从蚁巢中飞出,在离巢不远处的建筑物附近低飞,飞行时间很短,这种现象称为婚飞或群飞(分群)。不是婚飞中的所有个体都能成双建立新群,当它们大量飞出时,常被各种鸟类、捕食性昆虫或其他动物吃掉,往往只有其中的少数能够幸存下来,但尽管是少数,也足以维持其种族繁衍,并造成对木质建筑物的危害的了,王后躺在王室中可是专门"生育"的,到一定时期又有成虫出飞建立新的群体。

腹部10节,雄虫生殖孔开口于第9与第10腹板间;雌虫第7腹板增大,生殖孔开口于下,第8和第9腹板则缩小,多数种类有一对简单的刺突,位于第9腹板中缘,第10腹板两侧生有一对尾须。

产生不同类型的原因
中、美、德等国科学家宣布完成了白蚁(内华达古白蚁)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在揭示白蚁复杂社会性的分子基础方面获新发现。发现之一是在白蚁基因组中发现四个与形成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显著扩增。这些基因在可育的雄性生殖蚁中是上调表达的。在白蚁群体中蚁后和蚁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次发生交配,然而在膜翅目社会性昆虫中,生殖行为通常是由蚁后掌控且一般只有单次交配,研究成果为从分子层面上解释这些差异提供了思路。 [4]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在膜翅目社会性昆虫中参与等级分化和生殖分工相关的基因家族在白蚁中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特性。发现一些像卵黄蛋白原、保幼激素之类的调控因子,它们在白蚁的不同等级中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异。同样的基因表达差异也存在于其他社会性昆虫的等级调控中。

白蚁(termite,white ant),亦称虫尉。白蚁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昆虫之一,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网翅总目,是一种半变态完全社会性昆虫。地球陆地2/3面积上有白蚁分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各大洲中仅南极洲尚未发现白蚁活动的痕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净初级生产量占到陆地生态系统的50-60%。白蚁巢群中具有多种不同品级的个体,各品级白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白蚁的品级包括繁殖蚁、兵蚁、工蚁和若蚁,繁殖蚁又有原始型繁殖蚁和补充型繁殖蚁之分。原始型繁殖蚁是从母巢中分飞出来的长翅型繁殖蚁,后配对脱翅建立巢群,当巢内原始蚁王蚁后衰老或死亡后,补充型繁殖蚁就会补充或替代有蚁王蚁后进行繁殖以保持巢群稳定。
-/gbagfeh/-
http://www.yzhck.com